我们一起打疫苗
一起苗苗苗苗苗
小伙伴们预约接种新冠疫苗了吗?
在杨浦居住、工作、学习的你
需要了解这些疫苗接种“知识点”
预约、注意、禁忌、答疑
快来get吧
生活在杨浦,我该去哪儿打疫苗?
1、预约接种
18-59岁在杨浦工作的职工,预约接种请戳@杨浦人,18-59岁人群可以登记预约接种新冠疫苗啦!
杨浦60-75岁老年接种人群,以及在杨浦居住、生活的个人,预约接种请戳@杨浦人,个人可扫码预约接种新冠疫苗啦!
在杨浦的外籍人士,预约接种请戳在沪外籍人士可预约新冠疫苗接种!杨浦两个接种点
非上海户籍的小伙伴也能接种新冠疫苗。针对年龄范围内身体健康、无禁忌症的社区居民,无户籍限制。
76岁及以上居民根据接种进度安排,将适时启动接种。此外,上海即将启动在沪港澳同胞新冠疫苗预约接种,4月12日起可预约。
2、杨浦区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点地址
目前,杨浦区按规范设置大型临时接种点2个,保障18~59岁职业人群接种需求:
杨浦体育馆大型临时接种点
地址:周家嘴路3681号
通北路大型临时接种点
地址:通北路350号
12个街道全覆盖设立社区接种点,服务60-75岁老年接种人群。注意,五角场街道与新江湾城街道社区新冠疫苗接种点近期搬迁至新址!目前各街道接种点地址如下:
接种点
地址
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包头路959号
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水丰路383号
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铁岭路39号
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通北路350号
五角场街道社区接种点
政通路168号
长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营口路760号
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许昌路1482号
控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延吉西路100号
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爱国路77号
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长阳路1389弄75号
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延吉东路147号
新江湾城街道
新冠疫苗接种点
星汇广场
国安路758弄22号
根据“知情、自愿、自费、风险自担”原则,在沪外籍人士中的适龄人群均可接种已附条件上市的国产疫苗。杨浦区有两处外籍人员预约接种点:
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长阳路1389弄75号
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包头路959号
打疫苗有用吗?两针的间隔时间为什么变了?
1、上海打的是哪种疫苗?
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包括武生所、北生所以及科兴的三款灭活疫苗,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智飞龙科马的重组亚单位疫苗,其中,上海市开展接种的是前三款灭活疫苗。
目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需要接种两剂;首剂与第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要在3周及以上,第2剂在首剂接种后8周内尽早完成。
2、不同类型的疫苗有什么区别?
灭活疫苗:全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经典疫苗技术路线。简单来说,是将病毒本体杀死,保留其外壳,使病毒缺乏后续干扰能力的同时,又能给免疫系统识别的标识信号。
病毒载体疫苗:人们掌握了对某些病毒“阉割”的方法,从而使它们不具有复制能力,它们被称为载体。载体带着新冠病毒的基因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基因被翻译成蛋白质,引起免疫应答。目前新冠病毒载体疫苗主要采用的是腺病毒载体。
重组蛋白质疫苗(亚单位疫苗):同样是一类应用广泛的疫苗。与灭活疫苗原理很相似,重组蛋白质疫苗包含了病毒的完整或一部分蛋白片段,从而诱导免疫反应。
3、疫苗如何发挥作用?多久产生抗体?
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两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疫苗如何发挥作用?戳视频了解一下吧~
视频来源:上海疾控
4、此前说,打完第一针后间隔2周打第二针,目前说是3-8周都可以接种,间隔时间长会影响抗体形成吗?
不会影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所此前在临床试验阶段探索了不同接种程序、不同接种剂量的方案,结果显示,间隔3周和4周的效果最好,免疫的持久性、抗体阳转的水平抗体平均值等各项指标均好于间隔1周和2周。
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打完疫苗后形成保护的时间也各有差异。但根据现有的小期临床试验结果,两针注射后再过14天可产生高滴度抗体,形成有效保护,且全人群中和抗体阳转率达99%。
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第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对在14-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无需补种。对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未完成剂次,无需按照免疫程序重新开始接种。现阶段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暂不推荐加强免疫。
5、新冠病毒发生变异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还有作用吗?
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会发生变异。世界卫生组织、各国研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等都在密切关注新冠病毒变异情况,也在开展相关研究,这将为后续疫苗的研发及应用提供预警和科学分析依据。
准备打疫苗了,需要注意什么?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应注意并配合做好以下事项:
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
接种时,需携带相关证件(身份证、护照等),并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
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
身体有些“特殊情况”,还能接种吗?
1、有基础疾病、慢性疾病还能打吗?
根据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和说明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如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稳定,可正常接种。
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2、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可以接种吗?
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
虽然目前尚无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哺乳婴幼儿有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建议对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哺乳期女性(如医务人员等)接种疫苗。考虑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参考国际上通行做法,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3、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
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4、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是否还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5、过敏体质是否可接种新冠疫苗?
如果对除疫苗成分以外的物质过敏,且处于非发作期,可以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疫苗后严重过敏反应一般出现在30分钟内,建议在留观区留观30分钟,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处置异常情况。
接种首剂新冠疫苗后发生过敏反应,或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或处于过敏性疾病发作期,建议暂缓接种。
6、正在服药能否接种?术后能否接种?
在疫苗接种前后,仍应按医嘱用药,包括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甲减患者使用的常规药物。具体可参考相关药物说明书。
术后人员建议参考临床医师建议,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和相关指标,如病情稳定可接种疫苗。
7、需要打其他疫苗,该怎么办?
新冠病毒疫苗是新疫苗,为了便于识别或区别可能出现的疑似疫苗不良反应,目前不建议新冠病毒疫苗与其他疫苗(包括HPV疫苗)同时接种。
但是,不是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就不能接种其他疫苗了,只是建议新冠病毒疫苗和其他疫苗间隔两周以上接种。必须注意的是,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哪些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5.妊娠期妇女。有些禁忌,比如正在发热等是暂时的,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在晚些时候接种疫苗。
有哪些常见不良反应?“中招”了该怎么办?
1、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紧急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
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后续相关部门还将继续加强不良反应实时监测和评估。
2、疫苗接种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的应对方式
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都属于疫苗不良反应,是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两者在以下方面存在不同之处:
1.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一般反应占不良反应的绝大多数,是一过性的、轻微的机体反应,通常不需要治疗;
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罕见发生,常需要治疗。
2.临床表现:一般反应一般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烧、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
异常反应常表现为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
3. 是否需要报告:比较轻的一般反应大多不需要报告;疑似严重异常反应均需要报告。
4.调查诊断:一般反应通常不需要调查诊断;疑似严重异常反应需要进行调查,并由疾控机构组织的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诊断,对调查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由市级或省级医学会组织的鉴定专家组进行鉴定。
疫苗开始接种以后,我们的防控措施会不会调整?
对于个人来说,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群体来说,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
所以,要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现阶段一些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通风等防护措施。针对人群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将随着新冠疫苗人群覆盖率的提高,国内外疾病的流行形势变化,适时做出调整。
部分资料:上海疾控 上海发布 上观新闻 杨浦卫健 新华社 央视新闻
编辑:吴百欣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